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梅文庆 祝捷
近日,湖北武汉市新洲区委组织的“新乡贤故事会”走进了阳逻街朱店村。听完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邵桃荣的讲述,在场观众泪流满面。连日来,武汉市在7个新城区农村全面实施“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简称“三风”行动),探索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和举措,让群众心有所寄,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广泛开展新乡贤评选和宣讲活动,培育弘扬新乡贤文化,已成为武汉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武汉市蔡甸区花海文旅小镇。光明图片
1.价值引领铸魂立德,培育文明乡风
今年4月11日,武汉市黄陂区启动“青年广场讲习汇”主题宣讲活动,近千名群众相聚黄陂广场。除诵读原文原著外,以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艺术形式进行的宣讲受到群众热捧,成为广大基层群众学精神、讲政策、话发展的“精神家园”。黄陂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广场讲习汇”活动将覆盖全年,每周三设立一个主会场,19个街乡场开设分会场同步进行。目前,20支区、街乡场“青年广场讲习汇”小分队开展专场讲习活动300余场,受众达30余万人。
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里,青少年在诵读《论语》。光明图片
如何创新传统宣传教育形式,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使农村宣传教育活动从“要农民参加”变为“农民要参加”,让基层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要我做到”变为“自觉做到”,解决当前农村不同程度存在的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精神空虚等问题,武汉市各新城区积极探索新办法、新举措。
在武汉东西湖区柏泉街通往茅庙集古镇的道路两旁,有一条极具中国风的画作长廊。画面上,有的是憨态可掬的孩童绑扎风筝、尽情玩耍,有的是一家人阖家团圆、其乐融融,还有“岷山远游住人外”等诗句点缀其间。“这可不是单纯的诗句,每一幅画、每一句诗,都是一个谜面。”柏泉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谜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应的字眼。“跟平铺直叙的文字比起来,这种和古风画作结合的谜语更吸引我。”柏泉居民黄丽和邻居一起兴致勃勃地猜谜底。
“青年广场讲习汇”、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是武汉市新城区以价值引领推进“三风”行动的精彩案例。“三风”行动开展后,市级层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也亮招频出。
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西屋台村农家书屋里,长江大学志愿者在辅导孩子们学习。光明图片
6月18日,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武汉)党的十九大精神100讲”微视频正式上线。微视频结合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运用动画、主持人讲解、道德模范宣讲、快板说唱、沙画等表现形式,对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宣传阐释,农村基层群众通过手机、电视观看微视频并参与互动、有奖答题。
武汉素有“一城好人、道德高地”的美誉,现有全国道德模范1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6人、中国好人84人。武汉市在“三风”行动中深入挖掘这些“精神富矿”中的价值内涵,做好典型示范文章,让这些有形的价值观、鲜活的正能量走进人们心中。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邵桃荣是新洲区汪集街王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信守承诺,一家两代三人36年接力照料残疾老人”的事迹报告会今年通过道德讲堂活动举办22场,让2000名观众深受教育。新洲区今年探索实施“乡风金融支持”项目,为辖区6名诚信典型授信750万元,其中,为邵桃荣授信50万元。
武汉市在“三风”行动中注重以实践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价值导向。武汉市把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作为“三风”行动的重要对象,积极发挥全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员单位和文明单位的作用,实施精准帮扶;在文明乡镇、文明村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壮大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各区敬老院志愿服务全覆盖,做到老人聊天、散步、理疗都有志愿者陪伴。全市1059家青年文明号集体与全部1519名贫困留守儿童精准结对,每月进行一次通话、每季度认领一个微心愿、每半年提供一次物质帮扶、每年组织一次走访慰问,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2.文化传承,涵养良好家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问津书院常常传来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2018年4月16日,新洲区春季祭孔大典在这里举行。
新洲问津书院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因“孔子使子路问津”典故而得名。近年来,新洲区实施问津书院百年大修工程,参照清末《问津书院》新庙图总体空间布局,建成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13幢50余间的宫殿式建筑群,成为守护文化根脉、传承文明基因的重要阵地。
问津书院是武汉市新城区推进文化传承、培育良好家风的一个缩影。“三风”行动实施后,武汉市各新城区组织力量摸清传统村落的家底,建立档案名册,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护和利用,实现聚落保存、古屋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地方戏曲、手工制作等民间文化,弘扬知音文化、木兰文化等地域文化,留住乡韵乡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是推进“三风”建设的有效载体。7月19日下午,黄陂泥塑民间艺术馆二楼的体验馆内,王启新正在指导100多个孩子做泥塑。“北有泥人张,南有泥人王。”湖北黄陂是著名的“泥塑之乡”,王启新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创建了“泥人王”黄陂泥塑民间工艺馆。泡桐二中等当地学校以传统泥塑艺术为主要内容,自编乡土教材,定期开课学习,将忠孝廉节、礼义智信传承给下一代。
武汉市在“三风”行动中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选树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为主体的新乡贤代表,将回乡能人纳入乡贤队伍,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举办新乡贤巡回报告会,通过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良好家风。黄陂区广泛开展能人乡贤、文人乡贤、好人乡贤、市民乡贤、党员乡贤等五类新乡贤评选活动,涌现了葛天才、杜有源、罗旺财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乡贤,流传着村湾乡贤群体引领文明新风的感人故事。
黄陂区六指街新集村李家岗湾11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村民组成乡贤理事会,组织全湾三四百人吃团年饭,传诵家规家训。东西湖区以乡贤为主导推进“家风工程”,辛安渡街78岁高龄的袁少武费时近3年完成《袁氏族志》,成为人们追溯先贤、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柏泉街87岁有口皆碑的乡贤黄子材,将《黄氏家谱》翻译成白话文,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下一代解读古老家训的含义。
3.环境创新共享,孕育淳朴民风
武汉在“三风”行动中注重加强村湾环境治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武汉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开展“八边两域”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对河边、塘边、林边、田边、路边、屋边、拆迁区域、插花区域内的暴露垃圾、废弃物进行集中整治清理,消除卫生死角。推进“厕所革命”行动计划,落实农村公厕改建和无害化户厕改造。
新洲区徐治塆有648年历史,曾经沦为一个被鸡舍、垃圾和污水包围的空心村。在村支书徐国栋等带动下,该塆119户人家以现金、房子、承包地和劳动力四种方式入股,成立八巷九弄乡村旅游合作社,以“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自我治理”模式改造村庄,随之而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100多个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生态旅游公厕和自带室内厕所;7座养鸡舍摇身一变成为极富乡土气息的农家乐、特产店;所有房屋整旧如新,一屋一景。如今,徐治塆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垃圾换酱油改变村民陋习。黄陂区长岭街针对生态旅游核心区短岭村以前白色塑料泡沫成片,一次性餐具遍地等问题,试点推行“两斤垃圾换一瓶酱油”。村民们纷纷清理自家随便乱丢的垃圾,短岭村面貌随之发生根本改变。
武汉在“三风”行动中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乐园。今年,武汉出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19)》,投入财政资金1450万元,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贫困村广场建设,基本实现全市179个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4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落实财政专项资金208万元,用于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扶助全市每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超过60种。同时,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2场公益电影,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蔡甸区蔡甸街西屋台村农家书屋是全省唯一一家获评中宣部“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农家书屋。西屋台村农家书屋使用面积为70余平方米,现有图书、杂志6000余册。为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农家书屋已发展为集文化活动、农业培训、课外辅导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智慧库。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1日 07版)